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每日研经丛书


路加福音第二十章
仗着甚么权柄(二十1-8)
这章经文描述的情形,一般称为问题之日。这一天,来自不同阶层的犹太人领袖,来到耶稣面前,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不停的问
第一个问题,是由祭司长、文士和长老提出的。祭司长是由那些不再在位的大祭司和大祭司家族的成员产生的。他们乃是圣殿中的贵族。这三类人──祭司长、文士和长者──构成了犹太人的公会(Sanhedrin),公会是犹太人最高的会议和行政机构;我们或可设想这条问题乃是公会编造出来,以便用来控告耶稣
无怪乎他们会问及
耶稣的回答,许多时都被视为一种巧妙的辩难之辞,是用来取分数得胜利的。事实上,远不止如此。
面对事实,可能使人处于痛苦艰难的处境;但逃避事实,却只会陷于无路可逃的纠结中。法利赛人的使者拒绝面对事实,而他们只落得饱尝挫折,要在群众面前蒙羞。
责备的比喻(二十9-18)
这个比喻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葡萄园代表以色列这个国家(参赛五1-7)。园户则是以色列的统治者,而以色列便是委托在他们的手中。仆人代表着看被人漠视,逼迫和杀害的先知。爱子乃是指耶稣自己。而在终局里头,本应为以色列所有的地土,却要落在他人之手。
这个故事所记载的事情,后来的确应验了,耶稣时代的犹太地,经济正陷于困境,而劳工的情绪亦是一片不安。当时有好些不在地主便是以这种方式把他们的土地租出去。租金很少是以银钱来计算的,通常是不论收成的好坏,而收取一个固定数量的出产以为租值;又或是不论何种谷物,而以收成的百分比以为计算。
这是含意最丰富的比喻之一,对人生多所阐发。
(一)故事提到人所享有的特权。园户并没有出过半分力来开垦葡萄园,他们一进来便白白的享有这块土地。而园主也没有手执皮鞭站在旁边;他走到别的去处,任由他们随意的经营这块园地。
(二)故事提到人所犯的罪。园户的罪在于拒绝缴付应纳的园租,并且企图霸占园主的产业。罪的成因在于没有给予 神应有的地位,反倒纂夺本属 神的权力。
(三)故事指出人应负的责任。园户随意经营葡萄园已有一段颇长的日子,但结账的日期终于要来到。无论或迟或早,每一个人都要替托付于自己的责任作一个交代。
这则比喻启迪我们对 神的认识。
(一)比喻讲论到 神的忍耐。园主并没有一察觉园户的叛逆,便起来责打他们。相反的,他一次又一次的给予他们机会去改过。再没有甚么比 神的忍耐更叫人感到惊叹。如果这世界是经由人手所造的,这个人在震怒失望之余,老早便会把这世界摧毁了。
(二)比喻讲论到 神的审判。园户认为他们大可以利用主人的忍耐,而安然无恙。但 神从来没有放弃不理;一个人无论表面看来是怎样的可以混过去,但结账的一天终必来临。正如罗马人所谓:‘公义手执正直精严的天秤,公义最终必然得胜。’
这则比喻也告诉我们一些有关耶稣的事。
(一)耶稣洞悉即将发生的事。耶稣来到耶路撒冷,并没有抱着逃避十架的梦想,
(二)耶稣绝不怀疑 神的最终胜利。在人类邪恶的势力之外, 神无可抗拒的权能屹立不移。邪恶似乎取得一时胜利,但始终逃不掉应得的惩罚。
漫不经心似大仇人,历史之页不过是记录。
一死者格斗于渊暗中,在旧体制和道之间;
真理永远在断头台,错误永远在王座,
断头台支配着将来,朦胧之后是未知,
 神站在阴影之中,不断察看属
(三)这则比喻清清楚楚的表明耶稣宣称自己是 神的儿子。
有关匠人所弃的石头这段引文,乃是来自诗篇一一八篇廿二和廿三两节。这是早期教会爱用的一节引文,以表达耶稣的死亡和复活。(参徒四11;彼前二7)
该撒与 神(二十19-26)
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富时就想要下手拿
在这里犹太人公会的特使又要起来攻击耶稣了。他们收买了一些人来到耶稣面前,假装他们的良知一直在受搅扰,要向耶稣请教。缴纳给该撒的人头税是一年一个第拿流,大约值四便士。男丁十四至六十五岁,女子十二至六十五岁,都必须缴纳人头税,付税只是为了生存的权利。这一则税项在巴勒斯坦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并且不止一次的引发暴乱。这个问题并不单纯是金钱方面,而事实上,这则税项并没有对百姓构成沉重的负担。问题的中心乃是──这些对宗教有着一般狂热的犹太人,宣称除了 神以外,没有别的君主,除了 神以外,不可向别的人上贡。由此可知,这一个问题乃是宗教问题,许多人为此而宁死不屈。
基于这个原故,这些犹太人公会的特使便想藉此而陷耶稣于两难之中。假若耶稣回答说不必向该撒上税,那么他们便可以立即向彼拉多告发,肯定可以把耶稣拘捕人罪。又假如耶稣的回答是主张要缴税的话,
耶稣却巧妙地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弛吩咐人拿一个第拿流来。要知道,古代货币的发行乃是以王权为记。举个例说,每一次耶路撒冷从叙利亚人手中得到自由,马加比族人(Maccabees)便立即发行他们自己的货币。这是众所公认的,一个政权有权发行货币,便自然有权征收税项。人如果有权把自己的肖像名号刻印在银钱上,ipso facto这表示他已取得了课税权。因此耶稣说;‘既然你们接纳和使用该撒的货币,你们也必须承认该撒有权征收课税。’;‘但是’,耶稣继续说,‘有一个领域是在该撒的权势之外,而是完全属于 神的。’
(一)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国家之中,享受着国家所给予的种种权利,这样他便不能把自己与国家分割开来。人愈是诚实,愈能成为良好的公民。在任何国家之中,应该没有比基督徒能成为更好,更有良知的公民的。而现代人的悲剧之一,就是某督徒并没有充份的参预政府的运作。如果他们放弃责任,让那些物质化的政治家进行治理,这样基督徒又能凭甚么去批评这、批评那呢!
(二)姑勿论如何,在基督徒生命之中, 神的地位始终凌驾于国家之上。而良知的声音,亦远较任何人为的律法的声音来得响亮。基督徒同时是国家的仆人,同时是国家的良心。正因为他是最好的公民,他会拒绝从事任何基督徒公民所不能做的事。他既敬畏 神,同时也尊重君王。
撒都该人的问题(二十27-40)
人的 神,因为在他那里,人都是活的。’有几个文士说:‘夫子,你说得好。’以后他们不敢再问他甚么。
犹太人公会派来的特使好不容易才闭口无言,这时候,擞都该人却又上场。他们整个问题主要落在两点。
(一)是基于利未人的婚姻法(申廿五5)。根据此法,人死后无子嗣,他弟兄必须娶那遗孀,生养儿女,以存宗嗣。只是在耶稣的时代,已不大可能还有人在遵守。但由于包括在摩西的律法之中,因此撒都该人仍然以它为有效。
(二)是基于撒都该人的信仰。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往往被相提并论,其实两者之间的信仰,却是大相径庭。
(甲)法利赛人纯然是一宗教团体。他们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只要执政者不干预他们的宗教生活,对于任何政府,他们也会相处。而撒都该人为数不多,但却十分富有。祭司和贵族,差不多全是撒都该人。他们是统治阶层;由于不愿失去他们的财富、享受和地位,大部分撒都该人都与罗马人合作。
(乙)除了经书以外,法利赛人还接受全部上千条的烦琐律例,与及口头的和礼仪的律法,就好像安息日的律法和洗手的律法。撒都该人则只接纳旧约笔录的律法;而在旧约之中,他们所重视的,又只限于摩西的律法,至于先知书的记载,则无足重经。
(丙)法利安人相信死人复活,天使和灵魂。撒都该人则主张没有死人复活,更不相信有天使和灵魂这一回事。
(丁)法利赛人相信命运;认为人的生命遭际,是 神所命定和安排的。撒都该人则相信人具有无限制的自由意志。
(戊)法利赛人相信和盼望弥赛亚的降临,而撒都该人则否。对他们来说,弥赛亚的来临,只会干扰他们小心规划得来的生活。
撒都该人挟着这个问题来到耶稣面前,要弄清楚谁是这嫁过七次的妇人在天上的丈夫。他们认为这问题是他们手中的皇牌,足以使死人复活这个信念,看起来荒谬无稽。而耶稣给他们的答案,却蕴含着万古常新,永恒不变的真理。
耶稣继续的往下说。正如前文提过,撒都该人并不相信肉体复活。他们宣称,他们之所以不相信这一回事,乃是基于在摩西的律法书中,并无此事的记载,更不用说有甚么凭证。一直以来,没有一位拉比能够面对这样的诘难节但耶稣却做到了。
我们可能觉得这段经文枯燥无味。内里所涉及的是耶稣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当中的争论,对一个拉比来说,可能是完全值得信赖的;但以今人观之,却又并不尽然。但是在枯燥之中,这段经文却蕴含着极大的真理,这对于一个愿意把基督教推介给别人的或是把真理教导人的,却是非常重要。耶稣所用的论点,是要叫那些与
有时候,我们阅读一些宗教的或是神学的书籍,我们会发觉里头所说的,都颇为真确;但要向那些没有神学素养的人来表达,那就几乎没有可能。而最无可奈何的,就是这些人却占着绝大的比例。耶稣所用的话语和论据,都能够叫人真确明悟;
耶稣的警告(二十41-44)
耶稣对他们说:‘大卫怎么说基督是他的子孙呢?因为大卫自己在诗篇上说:“主对我主说,坐在我的右边,直到我使你的仇敌作你的脚凳。”这样大卫称他为主,而他如何又是他的子孙呢?’(巴氏译文)
由于这段经文并不容易理解,因此我们要把这一段文字作一个独立的处理。有关弥赛亚的称号,最常见的要算‘大卫的子孙’。耶利哥城的瞎子,就是以这个名号来称呼耶稣(路十八38,39),而在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柄时候,群城亦是以这个名号称呼
耶稣在这里所作的,是
而事实上,耶稣在这里所要说的乃是:‘你们认为将要来的弥赛亚乃是大卫的子孙;不错,
人爱浮名(二十45-47)
文士和拉比期望要得到的名誉颇不寻常。名位的条款,他们一律记载得极其周详。在学院最有学问的拉比则居首位;在宴会则以长幼论列。据文献记载,有两位拉比从街上进来,一脸的忧伤疑惑,只因为有几个人对他们说:‘愿你们大得平安’,而没有提到‘我主’两字。他们甚至宣称他们的地位凌驾父母之上。他们说:‘对朋友的敬重要像对老师般的敬重,对老师的尊敬要像敬畏 神。’‘敬重老师要过于敬重父亲,因为做父亲的和做儿子的都当敬重老师。’‘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和老师同时丢掉了东西,老师的失物当优先受到重视,因为父亲只是把一个人带到世上来,而他的老师却以智慧教导他,把他的生命带到未来的世界……。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和老师背负重物,他当首先协助老师,然后才转过来帮助他的父亲。如果他的父亲和老师被囚,他要首先解救老师,然后才救助父亲。’这些条文几不可置信;订立这些条文的人已经不好,要求别人遵守则更为荒诞。但这些却正是文士和抗比所要做的。
耶稣同时指责文士侵占寡妇的家产。按着律例,所有的拉比本应靠着自己双手谋生计,而教导人是义务的,不应收取报酬。这样听起来是颇为高贵,但他们却着意训示人说,供养一位拉比是最敬虔的表示。他们说:‘任何人把部分的入息放进智慧人的口袋,可配得天府学院的一席位。’‘任何人接待智者的门徒,就好此献上日常的祭牲一般。’‘愿你们的家,成为智者常去之胜地。’因此,易感的妇人成为机心叵测和贪求享受的拉比顺理成章的猎物,便毫不为奇。他们当中最差劲的,确有强占寡妇家产之事。
耶稣对整个不健康的勾当极表震惊和厌恶。在人生当中,这些人的知识愈丰,地位愈隆,问题愈发显得严重。为了达到目的,满足个人的享乐而不惜利用一己的职权的,当难逃 神的指责。──《每日研经丛书》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