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马书第二章
B 道德主义(二1~16)
  保罗的笔法合乎古代的一种写作法,称为
diatribe,就是假想有位批评者在场,提出问题或反对,而予以答辩、驳斥110。
  我们几乎可以想象,他正口述这封信的时候,突然间指向一个洋洋自得的人,那个人正在欣赏这些他“丝毫不沾”的罪被一一暴露出来,但保罗却对他说,他并不比别人更好。保罗想象有人反对,打断他的话,他随即提出答辩,首先用“断乎不能!”(“这种想法该根除!”)来镇压对方,然后再举出理由来。他以咄咄逼人的问题,如“我们可以怎么说呢?”“这样,怎么说呢?”等111,将辩证带入一个新阶段。而他的思想总是比话语快,以致话语要跳过一段才能跟得上他的思想。我们不妨想象德丢振笔疾书,试图赶上使徒话语的模样。难怪他的希腊文结构常常中断,许多句子不完整,特别在情绪激昂的地方。
  我们知道,第一世纪的异教世界,除了保罗在前一段所描绘的情形之外,还有另外一面,像与保罗同时期的杰出人物西尼卡(Seneca)那位斯多亚派的道德主义者,可能是尼罗皇帝的老师112?西尼卡听了保罗的控诉后,或许会说:“不错,芸芸众生的情况的确如此,我赞同你对他们的审判──可是,当然还有另一些人,像我这愫,对这些趋势深感痛心,不亚于你。”
  保罗想象有人岔入这些说词,便对这位假想人物说:“可敬的先生,岂不知论断别人就是论断自己,因为,不论你是谁,你所行的正和你所论断的人一样。”这番回答对西尼卡这类人士实在再恰当不过了!因为他对作人之道写得头头是道,甚至后期的基督徒作家称他为“我们的西尼卡”113。他不仅高举伟大的道德标准,并且痛斥假冒为善,宣扬人人平等;他承认罪恶的渗透性(“所有人内在都有一切邪恶,只是每个人表现出来的邪恶各自不同”),每日深自省察,并谆谆教诲别人如此行;他鄙夷一般百姓的偶像崇拜,肯定道德指南的重要。但是,他对自己恶行多方让步,那些恶行和他所论断的并没有多大分别──最恶名昭彰的一个例子,是他纵容尼罗谋害其母亲亚基嫔娜(Agrippina)。
  但是,在第二章这一段(17节以后更加明显),保罗假想的批评者,主要是犹太。在犹太著作中,类似第一章中对偶像崇拜的指责,屡见不鲜。敬虔的犹太人不难发现,要指斥四周外邦人的道德低落,话题极其丰富。
  至于保罗心目中的批评者主要是犹太人这一点,从他重复说“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见二9、10),便显然可见;他强调,犹太人不仅首先领受救恩的福音(一16),也首先经历神的审判。以色列人在救恩与审判两方面都居首位,古时的先知也曾如此教导。例如,在这封书信之前八个世纪,我们听见神藉阿摩司对
  前面已经提过,第一章所描绘的异教偶像崇拜,与智慧书相互呼应。现在论到犹太人的道德破产,保罗也同样采用了那本书的主题。智慧书的作者认为,神将痛苦加于外邦人(如,在摩西的时代压迫以色列的埃及人),是报应他们的邪恶,但
  “你试验他们,如同父亲告诫孩子,
   但你察究不虔敬的人,如同严厉的君王定人的罪
   ……
   你惩戒我们,却鞭笞我们的仇敌千万倍,
   使我们在审判他们时,可以思想你的恩慈;
   在被你审判时,可以期待怜悯”(智慧书十一10,十二22)。
  保罗说:“不错,你们承认虽然自己不顺服,神还以恩慈待你们,这点很好;但是你们怎么没有发觉,
  神审判的时候绝不偏私,“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二6)。对保罗而言,虽然神有赦罪与永生的恩典,但神总是按照人的行为来审判(整本圣经的观念也都一致)。每一种实际的因素都会被考虑到。人对自己所能了解的真理必须负责,不能了解的则不必负责。保罗说,犹太人会按照律法受审判,因为他们对神已经有此认识。外邦人则会按另一种标准受审判,因为神在他们中间也曾留下
  4. 
  6. 
  7. 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保罗在这里不是教导靠行为称义,而是强调神对犹太人和外邦人同样公平。参使徒行传十34~35,彼得吃惊的承认:“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这些话是对哥尼流──那位外邦人──说的;神打发彼得到他那里,传救恩的信息给他和他的全家,显明神已经接纳他(徒十一14)。
  8. 结党。NEB 译为:“被自私的野心辖制的人”,是对
eritheia 的本意比较公允的译法,因其字根为 erithos(“专为金钱而工作的人”)。然而,这个字的意思在古代就已被视为与
eris 相同,即“争竞”(“结党”,“争”)。
  11. 神不偏待人。参申命记十17,历代志下十九7,约伯记卅四19,使徒行传十34,加拉太书二6,以弗所书六9,歌罗西书三25,彼得前书一17。主曾以极生动的说法描述这个原则,说天父“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五45)。
  12. 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外邦人的罪,虽然未经数点,但也总必导致灭亡,但他们却不会因没有遵守律法的规条而被定罪,因为他们无法知晓律法。人受审判的原则,是按他们所知的亮光,不是按他们所不知道的亮光。
  13. 乃是行律法的称义。保罗可能想到利未记十八5:“所以你们要守我的律例、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这段经文他后来引用于十5。他以下的论证指出,虽然行律法的人可以称义,但是,因为没有人能全守律法,所以这条路无法使人称义,听律法与行律法的对比,在雅各书一22~25解说得更详尽。“行律法的”这说法,在昆兰文献中亦曾出现(参诠译:“Ⅰ 福音的主题:彰显神的义(一16~17)Ⅰ. 福音的主
  14. 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这句话原文字的顺序显示,“顺着本性”(physei)最可能是指“行”(RSV 与和合本均如此译);但是,因为这个字是在两个子句中间,所以它可能是指前一个字,换句话说,外邦人“生来”没有律法的知识,但当他们信了基督,他们就能行“律法上的事”,不是按“本性”,乃是按圣灵(参八4;参
Cranfie1d 之注释)。但是这种文法结构比较不可能。保罗和他的读者都知道,虽然上述的黑暗面是事实(一18~32),但也有一些异教徒是凭良心过生活的(只是他们并不能因此在神面前称义)。
  15. 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这句话与耶利米书卅一33新约的预言相互呼应(参诠译:“C 脱离死亡(八1~39)C.
  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古典希腊文中没有“是非之心”(syneidesis)一字。它本来是算口语土话,直到基督教时期开始之前不久,才被文学界接受。它的本意是“对错行为的知觉”,但是保罗用它来指人内在独立的见证(恐怕他是第一个如此定义的人),它鉴察并判断人的行为。对信徒而言,在圣灵的光照之下,是非之心的鉴察与判断尤其准确(参九1)。
110 见 S. K. Stowers, The Diatribe and Paul's Letter to the Romans(1981);参以下小注1162.

111 参三5,四1,六1,七7,八31,九14、30,及类似的九19“这样,你必对我说”;十一19。
112 见 J. N. Severster, Paul and Seneca(1962)。
113 特土良说:'Seneca saepe noster'“Seneca,常在我们中间的一位”(On the Soul 20)。
114 参照保罗在林前十一32的论证。
115 Church Dogmatics I /2(1957), pp.242, 604; IV /1(1956), pp. 33, 369, 395。
C 犹太人(二17~三8)
1. 特权带来责任(二17~29)
  在二17,保罗指名称呼这位道德主义者为犹太人。他说:“你拥有犹太人的尊称,倚靠律法自恃,且夸耀自己敬拜真神,明白
  “由于你的能力,我们即使犯罪,仍然属你;
    但我们不会犯罪,因为知道我们是属你的。
  因为认识你就是全然公义,
  认识你的能力就是不朽的根基”(智慧书十五2~3)。
  保罗继续说:“你们从律法学到怎样行是最佳之道。你们认为自己受过优良教导,远胜那些没有律法的族类;你们自视为瞎子的引路者,蠢笨人的教师。
  “但是你们为什么不诚实地面对自己?你们难道没有缺点吗?你们知道律法,但有没有遵行?你们说:‘不可偷盗’;但你们从来没有偷窃过吗?你们说:‘不可奸淫’;但你们有没有守住过这条诫命呢?你们厌恶偶像,但为何又盗取庙中之物?你们以律法夸口,却没有遵行,以致你们和你们所敬拜的神,在外邦人中名誉扫地。
  “犹太人在神眼中惟一的用处,就是遵守律法。违背律法的犹太人并不强过外邦人。相反的,若外邦人遵守了律法的要求,在神面前和遵守律法的犹太人同样蒙悦纳。甚至,遵守神律法的外邦人,要审判违背律法的犹太人,不论那个犹太人多么了解圣经,又依照经上的规定受了割礼。你看,问题并不在血统或割礼之类外在的标记。‘犹太’之意为‘赞美’,因此真正的犹太人,是按照神的标准生活,配得称赞的,在神眼中心思纯正,其割礼是内心的割礼。我要说,这种人──真正配得称赞的人──才是真犹太人;他受的称赞不是人的赞赏,而是神的悦纳。”
  18. 晓得神的旨意。直译为“晓得心意”;神的旨意是最好的“心意”。参马克比前书三60;RV:“他所行的,正像属天的心意。”
  喜爱那美好的事(分别是非)。diapheronta
一字主要的意思是“不同的事”,因此可指“不同而超越其它事物的事”,即“最好的事”。RSV 采取后者,NEB 却采取前者(“你们能分别是非”)。此句在腓立比书一10再度出现(“使你们能喜爱那美好的事”,NEB:“因此带给你他们分别是非的恩赐”)。
  22. 自己还偷窃庙中之物吗?保罗在此到底是指什么事,我们很难断定。也许他是指一些恶名昭彰的事件,如约瑟夫所记(Antiquities
十八81~84),公元十九年,有四名罗马的犹太人,劝一位已经归信犹太教的著名罗马女士,捐一大笔款项给耶路撒冷圣殿,却将其中饱私囊;而其中领头的那位,自称要教导有兴趣的外邦人认识犹太教信仰。这件事被查出来之后,提庇留大帝下令,驱逐所有犹太人离开罗马(参导论:“Ⅱ 罗马的基督教Ⅱ.
  24. 神的名在外邦中,因你们受了亵渎,正如经上所记的。此处所引经文为以赛亚书五十二5:“我的名整天受亵渎。”犹太人被掳的凄惨下场,使外邦人藐视他们的神,以为
  25. 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礼固然与你有益。参加拉太书五3:“凡受割礼的人……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按照律法的要求受割礼的人,就有义务要遵守律法一切的要求,不论是犹太婴儿(保罗在此所指的人),或归化犹太教的成年人(在加拉太书中所指的人)。可是这两种受割礼的人,都不能全守律法,总有违背犯错之时,所以保罗又说:若是犯律法,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
  耶利米也讲过部份类似的教训:“耶和华说,看哪,日子将到,我要刑罚一切受过割礼,却未受割礼的──就是埃及、犹大、以东、亚扪人、摩押人……因为列国人都没有受割礼,以色列人心中也没有受割礼”(耶九25~26)。以色列周围各国大部份行割礼(非利士人却有例外的恶名);但以色列邻国的割礼并不是与神立约的记号,惟独以色列的割礼有此含意。然而,若以色列与犹大内心远离神,在神看来,他们肉身的割礼并不比周围邻国强:从宗教价值而言,根本不算割礼。神所要的,乃是一颗纯全、顺服的心。参申命记十16:“所以你们要将心里的污秽除掉(割除),不可再硬着颈项”(又见耶四4)。
  27. 那本来未受割礼的,若能全守律法,岂不是要审判你。换句话说,一个没有犹太人独特恩典的外邦人,却能讨神喜悦,就显出一个有亏身份的犹太人,缺失是何等严重了。
  29. 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犹太人的名字源于其先祖犹大(希伯来文 Yhuda)这名字在旧约是与动词
yada“赞美”有关;他的母亲在他出世时曾说:“这回我要赞美耶和华”(创廿九35),他的父亲临终前为他祝福说:“犹大啊,你弟兄们必赞美你”(创四十九8)。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串珠圣经注释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