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廿三章
壹、内容纲要
【君王的警戒、责备和叹惜】
一、主对门徒的警戒:
1.不要效法法利赛人的行为(1~4节)
2.不要效法法利赛人的虚荣(5~12节)
二、主对法利赛人的责备:
1.把天国的门关了(13节)
2.侵吞寡妇的家产(14节)
3.勾引人入教(15节)
4.瞎眼领路(16~22节)
5.舍本逐末(23~24节)
6.外洁内污(25~26节)
7.像粉饰的坟墓(27~28节)
8.杀害先知(29~36节)
三、主对耶路撒冷的叹惜:
1.主多次愿意,只是他们不愿意(37节)
2.预言耶城和圣殿必成荒场(38节)
3.预言到末日必要认识
贰、逐节详解
【太廿三1】“那时,
耶稣对众人和门徒讲论,”
【太廿三2】“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
“坐在摩西的位上,”‘摩西的位’是指传授教导摩西律法之人的职务,所以具有代表律法的权威(参拉七6,25~26)。
【太廿三3】“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
“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你们’是包括门徒在内的犹太人;因当时主尚未被钉十字架,正处于律法时代和恩典时代的交接点,门徒尚未脱离律法,所以仍须谨守、遵行律法。今天我们信徒已经完全进入恩典时代,不须再去遵守礼仪方面的律例(参西二14,20~21),但仍须遵守有关道德(非仪文)方面的律例和规范。
“他们能说不能行,”这是假冒为善者的特点(参罗二21)。
(二)法利赛人的特点是“能说不能行”;今天有许多传道人,他们也是“能说不能行”。我们受教的人不单要注意‘听’,且要注意‘看’。
(三)宗教徒最通常的毛病,乃是能说不能行──说的是一套,行的是另一套──‘声音是雅各的声音,手却是以扫的手’(创廿七22)。
(四)凡‘只能说而不能行’的人,他必定是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他所说的是甚么,因为真正的认识,必定产生真正的实行。
(五)只有主
耶稣‘说话行事都有大能’(路廿四19),
(六)主真实的见证人,必须是属灵的认识与属灵的经历并重的人,也就是能‘说’也能‘行’的人,我们所该效法的,就是这种人(参林前十一1;帖前一6)。
【太廿三4】“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
“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意指那些严苛的规条,仅用来要求别人,而非用来要求自己。
(二)宗教徒不只不‘能’行,而且也不‘肯’动;凡只会教导别人,自己连一个指头都不肯动的人,不配作教会领袖。
【太廿三5】“他们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
“衣裳的
(二)宗教徒喜欢显扬自己,捐钱、作见证、服事、讲道、著书等众多属灵的善行,恐怕有许多人的动机也是为着贪图虚浮的荣耀(参腓二3)。
【太廿三6】“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
(二)凡在教会中介意名分地位的人,绝不能作好服事工作。
【太廿三7】“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拉比就是夫子)。”
“称呼他拉比,”‘拉比’是犹太教中教师阶级的尊称(参约一38;三26),一般犹太人以此称呼文士。
【太廿三8】“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
(二)信徒在教会中,只有恩赐功用上的不同(参林前十二4~6),并没有阶级地位的分别,我们都是同作‘弟兄’的(参来三1;启一9)。
【太廿三9】“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意指只有神自己才是我们属灵生命的源头。
(二)最要紧的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众信徒的心目中,取代了天父的地位。
【太廿三10】“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
基督。”
(the Reverend)。
(二)我们信徒不可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来遵守,我们都要听‘
(三)新约里的教师(林前十二28;弗四11),是帮助我们明白圣经、认识神的旨意,我们不可藐视他们的讲论,但要凡事察验(参帖前五20~21)。
(四)任何人所给我们的教导,都是在我们的身外,且是客观的;惟有那位住在我们里面的
基督,才是我们各人切身、主观的教师。
(五)信徒只有一位父,也只有一位师尊。我们惟一的根源就是天上的父,我们也只受一个带领就是
基督;父是源头,
基督是道路。
【太廿三11】“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
(二)谁在教会中越能服事人,谁就越是“为大”。
【太廿三12】“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二)谁被十字架对付得越多,谁就越得着尊荣;反之,谁天然的成分越多,谁就越受鄙视。
【太廿三13】“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
“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意指阻碍别人进入天国;‘天国’乃是属天掌权的范围,文士和法利赛人专讲属地的事物,叫犹太人不得其门(天国的门)而入。
“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这话的意思有二:(1)自己不义,绊倒别人;(2)教训错误,误导别人。
(二)宗教领袖不但自己不尊主为大,并且也拦阻人单纯听从主的话,凡遇不服他们的异端教训者,就借口背叛所谓的‘代表权柄’,把他们逐出教会,此种情形在教会历史上,屡见不鲜。
【太廿三14】“(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有古卷在此有本节)”
“侵吞寡妇的家产,”指从无助无告者身上强索金钱,并使她们陷身债务和捆锁当中。
“假意作很长的祷告,”指陷别人于困境,但自己却在外表维持一个虔诚的模样。
(二)宗教徒喜欢装作敬虔属灵的模样,牢笼无知妇女(提后三5~6),叫她们甘心乐意献上钱财。这等贪恋钱财的宗教徒,被引诱离了真道,主判定他们要受更重的刑罚,用许多的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
【太廿三15】“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
“勾引一个人入教,”‘入教’指外邦人皈依犹太教,成为犹太团体中的一员;其条件包括敬畏神、遵守律法诫命、男性须受割礼、接受入教洗礼和献祭等。
“却使他作地狱之子,”因为跟随这种狂热的仪文主义者入教,只会导致比他们更加热心于仪文字句,陷在错误的信仰中而不能自拔,其结局必要受永远的刑罚。
“比你们还加倍,”盲从者本性的恶,加上学会法利赛人假冒为善的恶,便成了‘加倍’的恶。
(二)有的
基督徒也热心传福音,可惜若是出于结党(参腓一17),是为着扩大他们自己的‘会’,而不是为着主的见证,这种人便“有祸了”。
(三)宗教徒只会带人“入教”──加入人为的组织,却未指引人走生命的道路,反而注意那些叫人死的道理字句(参林后三6),结果一同灭亡──“作地狱之子”。
【太廿三16】“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你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甚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
“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甚么,”文士和法利赛人为帮助百姓背弃誓言,便教导说誓言有两个等次,凡指着圣殿起的誓的可以不算数,不必履行。
“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他们认为‘殿中的金子’比‘殿’重要,故指着金子起的誓就当谨守。‘他就该谨守’原文作‘他就欠了债’。
(二)他们所定下的原则,反映他们颠倒次序及藐视神的情形。
【太廿三17】“你们这无知瞎眼的人哪,甚么是大的,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成圣的殿呢?”
“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成圣的殿呢?”‘成圣’意即‘分别为圣归与神’;这里的成圣并不是指性质上的成圣(参罗六19),乃是指地位上的成圣。金子虽然值钱,但它若用在圣殿之外,仍是‘凡俗’的,惟因用于圣殿,就被分别为圣,故殿比金子大。换句话说,使成圣的,比被成圣的为大。
(二)“金子”又可预表个人追求属灵,“殿”预表建造教会成为神居住的所在(弗二21~22);宗教徒注重个人的追求,而不知神的心意是要在地上得着教会。
(三)一切属灵的人事物,若非归于教会、用于教会,则其价值有限。
【太廿三18】“你们又说:“凡指着坛起誓的,这算不得甚么;只是凡指着坛上礼物起誓的,他就该谨守。””
【太廿三19】“你们这瞎眼的人哪,甚么是大的,是礼物呢,还是叫礼物成圣的坛呢?”
(二)信徒若要在主的手中成为有用,便须将自己摆在坛上,让主的十字架(‘坛’的属灵意义)更多对付我们的天然生命。
【太廿三20】“所以人指着坛起誓,就是指着坛和坛上一切所有的起誓。”
【太廿三21】“人指着殿起誓,就是指着殿和那住在殿里的起誓。”
【太廿三22】“人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神的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
主在这里,乃是指点出文士和法利赛人的错误,并不是赞成人‘起誓’;归根究底,人所有的誓言既都是指着神而起的,故甚么誓都不可起(参五34~37)。
【太廿三23】“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律法的精神可分为三大要项:对自己当有‘公义’,对别人当有‘怜悯’,对于神当有‘信实’(参弥六8)。
“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意指‘公义、怜悯、信实’乃是必须行的,而‘献上十分之一’也不可因此撇开不管。
本节是说法利赛人只遵守律法上最微末的规条,例如献上十分之一(虽然那也是不能不行的),但那律法上最重要的公义、怜悯、信实,乃是当行的事,却置之不理。
(二)今日的信徒若只在嘴唇上讲公义、怜悯、信实,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又误认为奉献十分之一乃无关紧要的事,结果就反而连法利赛人也不如了。
【太廿三24】“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当日在巴勒斯坦地所用亚兰文,‘蠓虫’和‘骆驼’极相似,所以有‘滤出蠓虫,吞下骆驼’的话,以表示人们斤斤计较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却对那些庞然巨物视若无睹。
【太廿三25】“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
‘勒索’与钱财的迷惑(参十三22)有关,‘放荡’与肉体的情欲(参约壹二16)有关;‘勒索’是指压制别人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放荡’是指放纵自己以满足内在的私欲。
主
耶稣在本节是责备他们只注重仪文上的洁净(参可七4),却任凭内心污秽不洁。
(二)宗教徒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提后三5)。
【太廿三26】“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
(二)外面的行为源于里面的生命──里面的
基督越长大成形(加四19),外面的行为就越能彰显
基督(腓一20)。
【太廿三27】“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
(二)宗教徒外表的行为因不是出于生命的,故在人前显得好看,但在神前仍是污秽,因为神有透视的眼光(参林前二10),能鉴察人的肺腑心肠(诗七9;启二23)。
【太廿三28】“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太廿三29】“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
【太廿三30】““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
【太廿三31】“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
【太廿三32】“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罢。”
【太廿三33】“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阿,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
“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他们和他们的祖宗一模一样,只知定罪别人而称义自己,所以他们也不能逃脱将来神所要显于他们祖宗的忿怒,就是地狱的刑罚。
【太廿三34】“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
【太廿三35】“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
“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此处‘撒迦利亚’有两种解释:
1.指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他在耶和华的殿被人用石头打死(参代下廿四15,20~22)。本说法的矛盾乃在此撒迦利亚的父亲不是巴拉加,或许巴拉加是耶何耶大的别名,也可能耶何耶大是撒迦利亚的祖父,因希伯来文的‘儿子’也可指‘子孙’。主张此撒迦利亚的人认为:据犹太人希伯来文圣经的编排,是从《创世记》开头,到《历代志》结束。犹太教徒说‘从创世记到历代志’,有如我们
基督徒说‘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意思是包括整个圣经。因此,从《创世记》中的亚伯,直到《历代志》中的撒迦利亚,意即将整个旧约圣经的殉道史作一个总结。
2.指比利家的儿子撒迦利亚(参亚一1),希伯来文的‘比利家’与希腊文的‘巴拉加’同义;按年代来说,这撒迦利亚是
以色列亡国被掳后,圣经里面明文记载的最后先知之一。惟旧约圣经并未记载他被杀,故无法确定主
耶稣所指的就是他。主
耶稣若指的是他,那就是说旧约圣经中第一位(约伯)和最后一位(撒迦利亚)殉道者,所以也有包含全部旧约殉道史的意思。
【太廿三36】“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
【太廿三37】“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
“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多次’表明
耶稣曾多次探访耶路撒冷(参约二13;五1;七10等);‘你的儿女’原文是‘你的儿子们’,指耶路撒冷的居民,转指在犹太教里面的信众。
“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大多数的宗教徒因无知而悖逆神旨,神一再宽容,反而以母鸡
“只是你们不愿意,”‘你们’指犹太教中的领头人物。主是多次‘愿意’,可惜他们的领袖们却一直‘不愿意’,他们的心真是刚硬。
(二)教会领袖对神旨意最大的为害,就在于他们扼杀神的话语,封闭神的启示,并将真实受神托付,传神信息的见证人置之于死地。
(三)主是“多次愿意”,人却一直“不愿意”,天上的心何等不容易得到地上的心的响应。
【太廿三38】“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
“留给你们,”意指任凭他们处置自己的事(参诗八十一12)。
【太廿三39】“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这是预言
基督第二次来时,犹太人要承认
(二)人若弃绝主,也必被主弃绝;人若尊重主,也必被主尊重。
叁、灵训要义
【君王对宗教的判定】
一、君王对宗教徒的判定:
1.能说不能行(1~4节)
2.喜爱显扬、高位和尊称(5~12节)
二、宗教徒的八祸:
1.第一祸──因自己不入,却阻挡人进入天国(13节)
2.第二祸──因侵吞寡妇的家产(14节)
3.第三祸──因勾引人入教,却使他们作地狱之子(15节)
4.第四祸──因瞎眼领路,本末倒置(16~22节)
5.第五祸──因拘泥于细节,而罔顾重大的(23~24节)
6.第六祸──因注重外表的干净,里面却不干净(25~26节)
7.第七祸──因按名是活的,其实是死的(27~28节)
8.第八祸──因记念已死的先知,却杀害活着的先知(29~36节)
三、君王对宗教组织的判定:
1.要被主弃绝(37~39节)
2.要被人拆毁(廿四1~2)
【法利赛人所代表宗教世界的错误】
一、言行不一致──能说不能行(1~4节)
二、贪求虚浮的荣耀──显扬、高位和尊称(5~12节)
三、阻塞蒙恩的途径──自己不进天国,也不容人进去(13节)
四、欺压软弱的肢体──侵吞寡妇的家产(14节)
五、给人错误的带领──勾引人入教,却使作地狱之子(15节)
六、没有属灵的眼光──不知事物的轻重(16~22节)
七、拘泥外面的字句,忽略里面的实际──献十分之一,却不行公义、怜悯、信实(23~24节)
八、拘泥外面的行为,忽略里面的性质──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25~26节)
九、拘泥外表的好看,忽略里面的污秽──像粉饰的坟墓(27~28节)
十、消灭神的启示──杀害先知(29~36节)
十一、不肯悔改归向神──漠视神恩,将招致审判(37~3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