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经丛书


使徒行传第二章
 神的气(二1-13)
有三大节期──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是居住在耶路撒冷二十哩以内的犹太男子所必须参加的。‘五旬节’一词,意思是‘第五十’,另一个名字是‘七七节’(Feast of Weeks)。其所以如此称呼,因为它是在逾越节的几个星期后,即第五十天。逾越节在四月中,所以五旬节在六月初。那个时候最适宜于旅行,因此参加五旬节的人至少有参加逾越节的一样多。这解释了本章里所提的一列国家的名单;从没有比五旬节时在耶路撒冷的群众更为国际化的了。
这个节期本身有两个主要意义。(一)它有历史的意义。它纪念西乃山颁给摩西律法。(二)它有农业的意义。在逾越节要把收割的大麦的初熟俄梅珥献给 神,在五旬节要把收割的庄稼中的两个饼献上,表示感恩。律法规定在那天,甚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利廿三21;民廿八26)。所以那是假日,而街上的人群更是空前的多。
关于五旬节的情形,除了门徒感到空前的,圣灵的大能充满他们之外,我们实在不知道甚么。我们得记着,使徒行传的这一部分,路加并非目击者。他把这故事说来,有如门徒突然得到说方言的恩赐。我们以为未必如此,理由计有两项。
(一)早期教会中有一个现象始终并未完全消灭。那就是说方言(比较徒一46;十九6)。描述这事主要的经文是哥林多前书第十四章。情形乃是有人精神昏迷,开始发出一堆无法了解的声音,也不知是那一种语言。那便说是圣灵所直接感动的,也是为人所渴求的恩赐。保罗并不太赞同它,因为他比较上喜欢用一种为人所能了解的语言提供信息。事实上,他说,偶然有不通方言的进来,便会以为他走进了一个癫狂的教会(林前十四23)。那正好是使徒行传二章十三节所说的。在那些不明这现象的人看来,那些说方言的人,真是很像喝醉了。
(二)说方言并非必要。那群人里有犹太人(第5节)和新皈依的人(第10节)。新皈依的是那些接受了犹太教和犹太人生活方式的外邦人,对这样的一群人最多两种语言便够了。差不多犹太人全都会说亚兰语,就连那些从外地来的‘分散’的犹太人,他们也会说那差不多当时世人都说的语言──希腊语。
似乎很有可能的,路加是个外邦人,把说外国语与说方言混作一事。情形乃是这班混杂一起的群众初次听到 神的话用一种深入他们心腑的方法说出,而 他们又能明白。圣灵的大能就是这样,给这些质朴无华的门徒以能入人心的信息。
基督教的第一篇讲章
使徒行传二章十四至四十二节是新约中最富于趣味的一段,因为它是基督教第一篇讲章的纪录。在初期教会有四种不同的讲章:
一、传道式(Kerugma)。原文字面的意思是传令官的通告,乃是基督教信息的事实之平凡的报导,而这,正如初期宣道者的见解,是无可争辩或无可怀疑的。
二、遗训式(Didache)。原文字面的意思是教训,这是要把所宣告的事实,加上有关意义的说明。
三、劝勉式(paraklesis)。原文字面的意思乃是劝勉。这一种宣道勉励人要按他们所得的上述两式的内容去行事为人。
四、说教式(homilia)。意思是按基督教信息的见解论述人生的任何方面。
完满而又周详的讲章都包括以上四项要素的一部:有关于基督教福音之事实的率真的宣告,关于这些事实的意义的解释,按照人们的生活的勉励,和依照基督教信息的见解,处理人生一切活动。
在使徒行传我们所碰到的,主要是传道式的,因为使徒行传是对那些从前未听过的人报告福音的事实。在新约中这篇传道式的模型,一再重复出现。
(一)证明耶稣
(二)弥赛亚在耶稣中来临了,弥赛亚的预言应验了,新时代已经开始出现了。初期教会很感到耶稣乃是全部历史的关键;
(三)传道式的讲道继续说耶稣生于大卫之家,
(四)早期的宣道者接着主张耶稣将在荣耀中再来,建立
(五)这讲道结束时说,惟有在耶稣里才能得救,那信
我们读过彼得的全篇讲章,便会明白这五个要素如何在其中编织起来。
 神的日子来到了(二14-21)
这一段使我们面对新旧约中都有的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 神的日子。我们知道在这概念下面的基本原则,才能充分了解新旧约中大部份的内容。
犹太人一向相信他们是 神的选民。他们解释这身份的意思是他们被拣选去在万国中享有特权的。他们一向都是一个小国。在历史上,他们是长久在不幸之中,他们清楚知道,靠着人为的办法,他们是绝难达到他们所配得的, 神选民的地位。于是他们渐渐达到了一个结论:人做不到的, 神一定要做;于是开始期望有一天, 神直接介入历史,把他们提高到他们所梦想的高位上。 神干预历史那日子便是 神的日子。
他们把所有的时间分成两个时期。现在期完全是邪恶的,注定要消灭;未来期则是 神的黄金时代。在两者之间的便是 神的日子,这是新时代诞生之可怖的痛苦时期。这日子,可能像夜间的盗贼那样突然临到;它可能是连世界的根基都动摇起来的日子;它可能是审判日,可怖的日子。旧约所有的先知书和新约中的大部分,所叙述的都是这一天。典型的段落乃是以赛亚书二章十二节;十三章六节以下;阿摩司书五书十八节;西番雅书一章七节;约珥书二章一节;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二节以下;彼得后书三章十节。
彼得在此告诉犹太人;‘你们多少年来梦想的, 神的日子, 神干预历史的那日子。如今,这日子已经在耶稣里来到了。’在一切被救的幻像后面,存在着那伟大的真理,就是: 神在耶稣里已经亲自到人类历史里来了。
主与基督(二22-36)
这一段充满的是初期宣道者思想的要点。
(一)他们坚决主张,十字架并非偶然的事。它是 神永恒的计划(二23)。使徒行传再三再四说到这事(比较三18;四28;十三29)。使徒行传这一观念保卫我们,在关于耶稣之死的思想上,免于两个严重的错误。(甲)十字架并非 神在一切作为经已失败之后,才采用的紧急措施。它正是 神真实生命的一部。(乙)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耶稣作甚么事改变了 神对人的态度。耶稣是 神差来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十字架正好是个窗子,让我们看见那永在 神心内的受苦之爱。
(二)使徒行传坚决主张,十字架这事绝不减轻那些钉耶稣耶稣在十字架的人的罪。使徒行传中,每次提及钉十字架的事,都充分看这是罪行,使人战兢的恐怖感觉(比较徒二23;三13;四10;五30)。且莫说别的,耶稣钉死十字架上,这事便已极力指出罪恶多么可怕。
(三)使徒行传彻底证明基督的受苦乃是应验预言。初期的讲道者必须这样作。对犹太人,弥赛亚要被钉死,这一观念是不可入信的,因为他们的律法上说过,‘被挂的人是在 神面前受咒诅的。’(申廿一23)对正统的犹太人,十字架使他觉得耶稣绝不可能是弥赛亚。初期的讲道者回答道,‘只要你正确地读你的圣经,你便会发现这一切都已预言了。’
(四)使徒行传强调复活乃是耶稣真是 神所拣选一位的最终证明。使徒行传被称为‘复活的福音。’对初期教会,复活是最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记得这一点──没有复活便根本没有基督教会。当门徒宣讲复活的中心时,他们是从经验证明。在主被钉十字架后,他们都是手足无措的失败份子,他们的梦失落了,他们的生命也破碎了。复活却把这一切都改变过来,也使他们从懦夫一变而为勇士。教会通常只在复活节的时候才宣讲复活,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每一个礼拜日都是主日,而每一主日都应当作复活日来守。东方教会的人在复活日,两人相遇时,其一说,‘主复活了’;另一个便说,‘主果然复活了’!基督徒绝对不应忘记,他与复活主一起过活,一起行动。
你们当救自己(二37-41)
(一)这一段清楚说明十字架的效果。只要人们知道了他们钉耶稣上十字架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便会伤心。耶稣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32)。人人在这罪行上都曾下过手。有一次,一个传教士在一个印度村子里,讲一个关于耶稣的故事。后来他在一个房子里,利用粉壁,放映耶稣生平的幻灯片。十字架在墙上出现时,有一个人从观众中出来,往前跑去。他喊道,“ 神之子啊,请你那十字架上下来吧!是我应当挂在那上面,不是你啊!”当我们明白在那儿发生的事迹时,十字架一定会刺破我们的心。
(二)十字架的经验要求人们响应。彼得说,‘主要的,第一要悔改。’悔改是甚么意思呢?这字本来的意思是反省。通常反省(再思)会指出第一次的思想错了;所以这字的意思是改变心意。但是,诚实的人改变心意便要改变行动。悔改必须包括改变心意和改变行动两者在内。一个人也许改了的心意,也会明白他的行动错了,可是他太喜爱他的旧做法,却不会改变过来。又,一个人可能改变他的做法,心意却依然如故;其所以改变,只是为了恐惧或慎重。真正的悔改包括改变心意和改变行动两者在内。
(三)悔改了,过去的事便受了影响。 神赦免了过去的事;但是我们要十分清楚,罪恶的结果并未扫除。就连 神也不能这样作。我们犯罪时,我们很可能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人作了些永远不能消除的事。譬如说,我们年幼时作了些坏事,在我们与我们的母亲之间便有了一道隐而不见的障壁。但是我们去说声对不起,我们的旧关系便恢复了,我们与她之间便和好了。赦免并不废去我们所已经作了的事结果,只是叫我们与 神和好。
(四)悔改也影响未来。我们受了圣灵,凭着那能力,我们便可以赢得我们从未想到可以赢的仗,也能抗拒那凭我们自己毫无力量反抗的事情。
教会的特质(二42-47)
在这一段里,我们得到关于初期教会特质的一个闪电式的概要。
(一)它是学习的教会;它坚持在使徒教导时,要留心谛听。教会的一个大危险乃是回顾而不前瞻。因为基督的丰富是无穷尽的,我们便应一往无前。我们如果不学一些新事物,不往 神的智慧和恩典中更深入钻研,我们便应把那一天当作浪费了。
(二)它是团契的教会;它具有某些人称在一起的大好品质。纳尔逊(译注:英国名将Horatio Nelson 1758-1805)解释他的一次胜仗说,‘我有幸指挥一队弟兄作战’,惟有是一队弟兄时,教会才是真教会。
(三)它是祷告的教会;这些初期基督徒知道,他们不能凭自己的力量去应付人生,而他们也毋需如此。他们在未出去应付世界之前,常常先到 神面前去;他们能以应付人生问题,乃是因为他们先去见
(四)它是敬虔的教会;第四十三节‘惧怕’一词,含有敬畏之意。据说一个伟大的希腊人把在这个世界过活,视作在殿宇里过活。基督徒敬虔度日,也因为基督徒知道,整个世界都是永生 神的殿。
(五)它是大事发生之处;神迹奇事在那里发生(第43节)。如果我们期望 神成就大事,也试图为 神作大事,事情就这样成就。如果我们相信 神与我们一起便能成就,于是更多的事也便会成就了。
(六)它是分享的教会(徒二44,45);这些早期基督徒热切地觉得对他人都有责任。据说威廉・莫理士(译注:英国诗人、美术家、社会主义者William Morris 1834-96)每见一个醉汉,便觉得自己对他有责任。同样,真正的基督徒在他人贫困时,也不会愿意自己太富裕。
(七)它是崇拜的教会(徒二46);他们绝不会忘记到 神的殿去。我们要记着,‘ 神不承认孤独的宗教。’众志成城,众擎易举。 神的灵在崇拜的人群中运行。
(八)它是快乐的教会(徒二46);教会中有快乐。依此,忧郁的基督徒是不合常情的。
(九)它是人人喜爱的教会。‘好’在希腊语中有两个字。agathos只说一件事物好。kalos却是说一件事物不只好,而且看来好;它具有一种迷人的吸引力。真正的基督教是一件可爱的东西。许多好人在他们的善良中却带上了一缕丑恶的冷酷。格林诺的史屈德(Struthers of Greenock)曾说,基督徒如果常常肯作好事,便会大大的帮助教会。初期教会中, 神的百姓便有这种魅力。──《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