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经丛书


使徒行传第三章
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成就了(三1-10)
犹太人的一天是从早上六时至晚上六时算的。敬虔的犹太人有三个祷告的时间──早上九时,中午和下午三时。他们承认在任何地方祷告都有效;但是他们觉得在圣殿的院里祷告更是加倍的好。有趣的是使徒继续他们所已养成的习惯。彼得与约翰进圣殿去守他们的祷告时刻。他们已经接受了新的信仰,可是他们并不拿这当借口,放肆地去违反律法。他们觉得新信仰与旧纪律可以并行不悖。
在东方,乞丐习惯是坐在圣殿或祠堂的入口处。这地点被视为最好的位置,因为当人去崇拜 神时,对他们的同胞更会慷慨。流浪诗人大卫斯(W. H. Davies)说,他的一个到处漂泊的朋友告诉他,每逢到一个新地方,便找一个尖顶有十字架的礼拜堂,开始在那区域里行乞。爱人与爱神是一定要并行的。
这事件叫我们要处理使徒时代的神迹问题。有若干明确的事要说明一下。
(一)这样的神迹确曾发生过。使徒行传四章十六节说及公会知道,他们必得接受那神迹。如果可能的话,基督教的仇敌会率先否认神迹;但是他们从未试图否认。
(二)为甚么神迹停止了呢?对此曾有若干见提出过。(甲)有一个时期需要神迹。当基督教才开始向世界进击时,要有神迹作为真理的保证和表示基督教信息的能力。(乙)在那时候,两种情形相汇合了。第一,有还活着的使徒曾与耶稣基督有过以后不会再有的亲历的密切交往。其次,当信仰正达高潮的时候有一种期待的气氛。这两件事合拢来产生出这种独特的效果。
(三)真正的问题不是‘为甚么神迹停止了?’而是‘神迹有没有停止过?’一项简单的事实便是,现在的医生或外科医生所能作到的事,在使徒时代可能被视为神迹了。 神给人启示新的真理和新的知识,人们藉着那启示,仍然在施行神迹。正如一位名医说的,“我用绷带裹伤,但是 神医好他们”。基督徒如果用眼细看,则人人的手都仍在行神迹。
十字架的罪(三11-16)
这里发出了初期基督教宣道中,三个支配性的调子。
(一)初期的宣道者经常强调钉主在十字架是人类最大的罪行。每当他们说到这事,在他们的声调中便带上一种使人战兢的恐惧。他们要使人明白十字架这一件真正的罪行,来刺透人们的心;他们好比是说,“你们看看罪恶多利害啊。”
(二)初期的宣道者经常强调复活的证明。事实很简单:没有复活,教会便绝不会存在。复活证明
(三)初期的宣道者经常强调复活主的大能。他们绝不以自己为能力的泉源,却只是能力的渠道。他们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也深知复活主藉着他们,和与他们一起,便有无限的能力。此中便是基督徒生活的秘诀。基督徒想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身份,他们只有失败,挫折与恐惧。但是当他想起‘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时,便只有平安和能力。
讲章的大纲(三17-26)
这一短短的段落差不多把早期基督教的宣道大纲都说出了。
(一)它以混合怜悯和警告的话开始。犹太人由于无知犯了这钉主在十字架上的大罪行,但是再不能无知了,所以他们仍然拒绝耶稣基督便没有了借口。知识的骇人责任在新约圣经中全都提到。‘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约九42)。‘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约十五23)。‘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得见 神启示的完全荣光是最大的特权,可是也是最骇人的责任。
(二)这种知识所招致的义务乃是悔改和归正。悔改与归正两词是密切地相辅而行的。悔改可能只指人心的改变;而改变心意比较改变生活容易。这种改变心意乃是以离去旧路,踏进新路为发端。
(三)这种悔改会有若干效果。它会影响过去;罪恶会给抹除掉。抹除是一个生动的字眼。古代的书写乃在蒲纸上,而墨中又没有酸质,所以它不像现代墨样蚀进蒲纸去,却只在纸面上。要擦掉便只要用一块湿了的海绵抹掉它, 神便是这样抹掉那些蒙赦免者的罪。它影响未来;它会带来多次的更新。它会便生活在软弱中有力量,在劳顿中有休息。
(四)彼得跟着说到基督再来。除了这教义还有其它的意义之外,它的意思是:历史是在向着某些地方前进。
(五)彼得坚决主张,所发生的事,全都预言了。犹太人不肯接受那位 神所拣选的必须受苦的这种观念;但是彼得坚决主张,他们查考他们自己的圣经(译注:指旧约)便会在那里面找到了。
(六)彼得唤醒他们民族上的特权。犹太人在一种很特殊的意义上,乃是 神的选民。
(七)最后,他们坚决提出无可避免的道理:很特殊的特权带来很特殊的义务。它不是特殊荣誉的特权,而是特殊服务的特权。──《每日研经丛书》